小城書事
時間:2020-04-30 09:28:08 來源:
——用閱讀的方式丈量臨浦
蔡東藩著書地臨江書舍
五社坊齊聚越風書苑
圖書“漂流”
萌娃誦讀國學經典
運河里社區(qū)初亮相
聞花香,品書香
愛蓮公社“愛蓮說”
年輕社工傳承清廉越風
蔡東藩社區(qū)組織居民文化采風
古鎮(zhèn)臨浦,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。
近年來,臨浦鎮(zhèn)對標“現(xiàn)代化一流小城市”,把“文化興鎮(zhèn)”列為三大發(fā)展戰(zhàn)略之一持續(xù)推進。
人間四月,草木芳菲。
在這座漫溢書香的小城中心,調整范圍后的五大城市社區(qū)首次集體亮相,成立五社坊、越風文學社,精心組織,邀請轄區(qū)文學愛好者、居民朋友們,共同開啟了一場奇妙的閱讀之旅,丈量臨浦小城市的發(fā)展,探尋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。
五社一坊 探索基層治理現(xiàn)代化的新路徑
杭州南,看臨浦。4月8日,城市社區(qū)范圍調整后,臨浦小城市核心區(qū)域又向外伸展了一層。新的核心區(qū)坐擁五大社區(qū):東麓池、蔡東藩、山陰街、浴美施、運河里。
在一定程度上,這五個社區(qū)就代表了臨浦的城市品質和城市氣質,也是臨浦向外展示的門戶窗口。
新的“五社”必然會帶來新的氣象,但不變的依然是“坊”的內核。
“坊”,意為:里巷,街市。與五社極為契合,與“小上?!迸R浦也十分搭調。
從百年山陰,到初生的運河里,都有大大小小的商鋪,琳瑯滿目的商品百貨,身懷絕技的三百六十行匠人師傅,還有一群朝氣蓬勃、愛崗敬業(yè)的社工,可愛可親的街坊鄰居……他們組成了共同的五社坊,組成了小城的中心。
4月23日,五社坊“l(fā)ogo”正式發(fā)布。其實,五社坊的logo和臨浦鎮(zhèn)的logo都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之手,他便是臨浦鎮(zhèn)城市建設規(guī)劃辦公室主任章杰。因為在臨浦工作多年,章杰對臨浦亦有深厚的感情。
章杰解釋,五社坊的logo其實是臥著的臨浦,即“臨浦”兩個字拼音(LinPu)的首字母“L”和“P”橫著組合到一起,寓意臨浦“臥城”。其中,浦陽江和茅潭江形似字母“P”,峙山寺和峙山組成了字母“L”。 簡單的線條充滿了現(xiàn)代設計感,邊上掛一個紅燈籠又有坊市的氣息,與臨浦千年古鎮(zhèn)和五社坊的氣質都很匹配。
同時,“五社坊”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也同步上線運營。原先,五個社區(qū)有各自的微信公眾號,即日起將統(tǒng)一發(fā)布在“五社坊”。
當然,這并非只是簡單的微信公眾號內容遷移,而是基于基層治理現(xiàn)代化的現(xiàn)實需求。“五社歸一”的想法,來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擊實踐。
在戰(zhàn)“疫”上半程,臨浦鎮(zhèn)在集鎮(zhèn)區(qū)域設置五大卡口,五個城市社區(qū)又封閉了轄區(qū)一些通道,轄區(qū)居民憑“通行證”進出,一戶人家兩天內僅有一人可憑證進出。但在操作過程中,社區(qū)干部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居民父母住在老街所屬的山陰街社區(qū),自己則住在新小區(qū)較為集中的浴美施社區(qū)或是一路之隔的東麓池社區(qū)。為了探望和照顧年邁的父母,這些居民每天都需要進出兩個社區(qū)。在了解到這一需求后,幾個社區(qū)間立即對接協(xié)調,最終由山陰街社區(qū)核實轄區(qū)老人及子女情況并發(fā)放“父母照顧券”。
精細化的管理贏得了居民的點贊,也是五個城市社區(qū)在探索基層治理現(xiàn)代化進程中做出的一次有益嘗試。對五社坊而言,更好地服務居民,不僅要打通管理和信息上的“壁壘”,還要不斷創(chuàng)新,形成“比學趕幫”的良好氛圍。
顯然,這也是臨浦成立五社坊的初衷。而受益最大的,自然是小城的居民。
一脈書香 涵養(yǎng)“蓮”心“廉”社
很多人認為,臨浦的文化底色就是商貿。
這不難理解。臨浦商業(yè)發(fā)軔于唐代,源遠流長?!杜R浦鎮(zhèn)志》記載:“臨浦鎮(zhèn)于唐朝晚期開始有‘臨浦市’之稱。明朝宣德年間,臨浦筑塘以斷西小江,成為貨物中轉要地。后開堰建閘,內河與外江相通,商舟往來日臻頻繁,清末民初,臨浦商市已具一定規(guī)模。民國四年4月18日《民國日報》稱:‘臨浦商務繁盛,年交易額不下數(shù)百萬金。’”
特別是在上海成為孤島的民國時期,臨浦成為“浙鹽贛米”的主要集散地,位列浙江“六大米市”之一。由此,“小上?!迸R浦名震四方。
直到今天,提起臨浦,南片人的腦海中還是會浮現(xiàn)“小上?!钡姆比A街市。
可如果你細細探尋,就會在歷史沉浮里,發(fā)現(xiàn)臨浦文化中的另一抹底色——清廉。
在杭甬運河邊,楊氏后人為了紀念祖先楊震(公元59年—公元124年),警示后代,建造四知亭?!八闹钡挠蓙肀闶菞钫鹁苜V。楊震調任東萊太守,路經昌邑縣。昌邑縣令王密,是經當年荊州刺史楊震的舉薦才當?shù)墓?。為報答楊震提攜之恩,王密來到楊所住驛館,拿出黃金贈予楊震,楊震果斷拒絕。王密相勸:“現(xiàn)在夜深人靜,沒人知道,有什么關系呢?”但楊震卻駁斥:“雖夜深,但是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你知,怎能說無人知曉呢?”面對楊震的義正詞嚴,王密只好愧疚地將黃金揣回懷里?!逗鬂h書》載,楊震為官清廉,從不私受財物,他的兒孫從來不沾長輩當官的光,生活清貧。
在周官湖畔,居住著北宋學者周敦頤的后人。在周敦頤的諸多作品中,《愛蓮說》尤為后世稱道。名句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也成為廉潔品格的象征。
在小城讀書節(jié)最后一站,五社坊組成“愛蓮公社”,在初心驛家演繹音樂情景劇“愛蓮說”。社工們坦言,這也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、砥礪初心的過程。
在柿村梅里,明代進士倪朝賓為官一地,就造福一方百姓。因為守正廉潔,不肯同流合污,他寧可辭去官職,放棄權位和優(yōu)渥的生活,回到僻靜的山林,做一個隱士。
乾隆時期的《蕭山縣志》便有記載:“倪朝賓,字初源。登萬歷戊戌進士,初任刑曹,恤刑廣東,多所平反。出知延平府,有惠政,而由重士類,大興學宮,延師儒論學以為常。升四川威茂道,以平寇功,遷苑馬寺卿,轉湖廣按察使,其讞獄如前恤刑時。廷議轉布政司,有憾公者擠之,歸。公在林下頗好黃老家言,以壽卒于家。祀鄉(xiāng)賢?!?/p>
在峙山腳下,少年才子蔡東藩飽讀詩書,考取功名一心想要施展抱負。在看到清末官場腐敗后,他毅然辭官,回到臨浦,在臨江書舍懸壺濟世,挑燈著書,寫下652萬字的《中國歷朝通俗演義》,上至秦皇,下至民國,啟迪后人。
此次讀書節(jié)系列活動第二站中,東麓池社區(qū)特地邀請了蔡東藩的重孫蔡建華,帶領轄區(qū)居民走進臨江書舍,走進這位“一代史家、千秋神筆”的日常,為大家講述蔡東藩的生平。
古往今來,循著這一脈清幽的書香,臨浦清廉文化源遠流長。
閱讀之旅 傳遞溫度和信念
社工,是基層治理的主力軍之一。
從臨浦鎮(zhèn)五大城市社區(qū)社工團隊的結構來看,書記和主任中“60后”“70后”占比較高,“80后”是團隊中流砥柱,“90后”嶄露頭角。
不同年齡段、不同性格的社工們,睡前讀物分別是什么?平時最愛看什么書?又有多久沒有看書了?
在臨浦鎮(zhèn)2020閱讀節(jié)系列活動開始前,五社坊就通知每位小伙伴都帶一本書來?,F(xiàn)場大家投票選舉最想看的書。
榜單第一名,讓大家萬萬沒想到?,F(xiàn)場40多人有26票投給了《工作就是責任Ⅱ》,投票人中社工占了大多數(shù)。這讓在場的居民情緒高漲:看,咱們臨浦的社工都是這么熱愛工作!
言為心聲,書如其人。高票當選的“書王”,它的主人會是誰呢?答案揭曉:臨浦鎮(zhèn)黨建辦工作人員曹尚連,鎮(zhèn)村兩級的“后生”都親切地稱呼他“老曹伯”。
老曹伯之所以推薦這本書,也有他的用意?!斑@本書是我的床頭讀物,每次看這本書,都會獲得能量。所以我也想借這本書勉勵大家要認真對待工作,把工作當做提升能力、展示自我、實現(xiàn)價值的舞臺?!彪S后他把這本書,交換給了全場年齡最小的書友——蔡東藩社區(qū)90后社工華成斌。華成斌則把自己喜歡的作家東野圭吾的《嫌疑人X的獻身》交換給了老曹伯,也是十足“反差萌”了。
事實上,曹尚連“筆桿子”出身,愛讀書也善于思考,做起基層工作又經驗豐富,對后生們總是毫無保留,傾囊相授,因此被很多社工當做“導師”。山陰街社區(qū)黨委書記孫嫻便是其中之一。
作為一名80后社區(qū)干部,孫嫻做起基層工作既貼心,又肯創(chuàng)新。因為和社區(qū)里老老少少都走得近,只要看到孫嫻從家門口經過,居民們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,或者招呼她吃飯。即便是這樣深受居民信賴和喜歡的社區(qū)書記,在幾年前的一次征遷工作中,還是碰到了“釘子戶”。而她親眼目睹了,作為臨浦鎮(zhèn)進駐社區(qū)的征遷干部,曹尚連不到一小時就讓這戶人家爽快簽約。
那是孫嫻第一次參加征遷工作,事后,她向曹尚連請教。曹尚連告訴她,秘訣就是:別把自己當干部,也別盯著征遷這個目標,否則一不留神就站在了群眾對面,無論是征遷還是其他工作,都要做好充分的摸底工作,全心全意想群眾所想,為群眾算好經濟賬、長遠賬。
這件事讓孫嫻一直印象深刻。在后來她帶領團隊一路向前的路上,始終記著曹尚連的諄諄教誨,并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。而山陰街社區(qū)這個全鎮(zhèn)最年輕的社工團隊近年來不斷創(chuàng)新工作,讓古韻山陰越來越“時髦”。
例如,他們在覺斯庵弄打造了以“小上?!焙汀凹摇蔽幕癁楹诵牡奈幕覉@,用另一種方式記錄金谷弄、長生弄、同心弄等老街地名,還請來了“張春記”餛飩店老員工,重新復制南片人心中那一碗念念不忘的餛飩。去年底,文化家園又舉辦了“飯架街的年”,讓南片人重溫了一把童年……一系列活動,讓山陰街——這個老年人居多的社區(qū)充滿了活力,就連城區(qū)的小年輕們也特地趕來“打卡”。
同為臨浦文化地標的還有這里的城市書房——越風書苑。在這個四月,臨浦鎮(zhèn)成立越風文學社,居住或工作在小城的文學愛好者集結,以文會友。在今后的時光里,他們將陪伴并書寫這座小城。(記者 沈艷露 通訊員 繆妙 圖片由臨浦鎮(zhèn)新聞中心提供)